她12岁时接触国际象棋,从此便与之结下不解之缘;她曾入选国家队,代表国家在国际比赛上获得多项荣誉;她放弃在北京的发展机会,毅然决然地选择来到深圳成为一名国际象棋教练。她举止优雅,说话轻声细语,但在她娇小的身躯中,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她就是深圳棋院副院长,刘适兰。
起步
“棋城”成都走出的女棋手
现在很多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国际象棋,相较之下,刘适兰笑称自己起步太晚了。
“我学国际象棋是很偶然的,学得也比较晚。我是12岁才开始学国际象棋的。我姐姐在棋院工作,姐夫就和姐姐一起拿着国际象棋来家里玩,我一看就挺喜欢的,就要求去学。”
当时的成都学棋氛围浓厚,为刘适兰的学棋之路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们成都的围棋是开展得挺好的,氛围很好,当时也被称为‘棋城’。我们小时候每周六就在茶馆里学生和成人一起下,进步很快。”
尽管起步晚,但由于喜欢学棋,刘适兰花在棋上的时间特别多。“我是班上学棋最晚的,但感觉学了没多久,我就不比他们差了。在我们那边的业余棋手给了很多帮助,我就主动去找他们下棋,他们也喜欢跟我下,提高很快。”
出众的天赋加上良师相助,让刘适兰的学棋生涯一帆风顺,而后来成为国家女队总教练的曾子林老师,也在她成长的过程中给了她很大的帮助:“是他把我引入了国际象棋的殿堂,并一路带领我进入国家队成为一名优秀的棋手。”
在国家队的生涯中,刘适兰代表国家参与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比赛,其中最令她难忘的就是在苏联举行的女子国际象棋区际赛。“当时去的时候我们没有教练,也没有人看好,只配了一个翻译,我单枪匹马的就去了,然后也没有电脑之类的高科技辅助,都是靠自己带笔记本带棋书。当时苏联基本垄断了棋类的冠军,欧洲的水平也挺好的,亚洲和其他洲的人几乎不可能挤进前三的,所以我去的时候也没想太多,就是抱着学习的心态,结果后面一步一步走上去拿了个第三,就获得进入世界女子八强赛的资格。参加世界奥林匹克女子赛那次,是我状态最好的一次,只输了一盘棋 。我的对手都是世界上最强的。和当时的世界冠军就输了一场,其他都是和棋,最后拿了一个最佳女子奖。”
转型
退役后决心南下当教练
作为棋手,刘适兰的职业生涯是平稳的,从学棋到进入国家队,基本没有遭遇过什么较大的挫折。
而在棋手生涯中,国际象棋也对她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原中国棋院国际象棋部主任孙连治老师,在我作为运动员期间,他为了国际象棋的发展,默默地工作奉献。对每个运动员都关怀备至,迎来送往,让我深受感动。而国际象棋也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所有的一切,都是国际象棋给我的,它让我有机会见世面,从普通学生成为专业棋手,有机会把中国的大部分都走完了,世界上也走了很多地方,也让我与人打交道处理问题时变得更加全面。”正因为如此,在离开国家队、棋手的生涯即将结束的时候,刘适兰也不想离开国际象棋这一行。
时任中国棋院象棋部的容坚行建议刘适兰到深圳发展,而一次偶然的经历也让后者最终下定南下的决心:“当时国庆的时候,我有幸在天安门广场的观礼台上面观礼,就看到了来自深圳的方队。他们和内地的氛围不同,有种时间就是金钱的感觉,就觉得他们和其他的队伍看起来完全不一样。然后当时还看了一些片子,就是深圳那边宣传就业的片子,很新很有朝气的地方,感觉很适合创业,那时年轻,也想换一种生活方式,于是就想去闯一下。”
就这样,刘适兰放弃了在北京发展的机会,选择了南下。在此过程中,容坚行也给了她很大的帮助:“现在我仍然很感谢容老师把我引入深圳,让我在这个城市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
开荒
深圳棋界的先行者
初到深圳,刘适兰面对的并不是一片棋的热土,而是一片“荒地”,和成长的“棋城”完全不一样,这是她完全没有预料到的。
“当时深圳学国际象棋的人少之又少,我接手别的教练的学生,就只有三四个。”
除了学棋的学生少之外,刘适兰还遇到了教练职称的问题。“我们运动员的身份是不能带学生的,只能做助理教练,然后得一级一级往上晋级职称。而且当时要求要有体育院校大专的文凭,而我是学中文的,只能是后来又去考了那个文凭。而且由于体制问题和政策的原因,围棋九段只能转成初级教练,对于专业水平很高的教练来说,这个级别上不去,我觉得不太公平。”
虽然遭遇困境,但幸运的是,刘适兰也得到了很多的帮助:“有个在税务局工作的刘老师热心地帮我介绍学生,后来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地,学棋的人就多了。
”下棋对学习有帮助,就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和家长,但学棋和学业也不可避免地起了冲突。
“我们有个学生可以进入国少队训练,但是当时他已经是五年级了,怕会影响升学,然后我们先去找他的父母做思想工作,又找到了当时的外国语学校校长龚国祥先生,他就特别有前瞻性。我们和他说了基本情况之后,他就同意收这个学生为特长生,后来那个学生培训回来还跳了两级,最后保送北大。从那开始,近20年,外国语学校就一直坚持招收我们的学生为特长生,历任校长对我们的工作都非常支持,一直到现在的汤佳宏校长,这对我们国际象棋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帮助,因为这对家长的吸引力非常大。”
在学校大力支持的同时,商界人士也看到了棋类运动的发展潜力,比如岁宝百货的老总杨筱妹就主动联系刘适兰要举办国际象棋比赛,一办就是16年。
“岁宝百货成立的第一年就举办了活动。当时学生不够,我们还联系了广东这边的职业棋手来参加。当然,发展到后面就根本不需要了,我们自己的学生都报不上名了。从第一届开始,每次比赛的奖品都特别重,有彩电、冰箱……十多年前就已经是这些了。而且对学生来讲都是公益性的,不仅不收报名费,还会有纪念品。像这种活动,对我们深圳棋院的发展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现在学习国际象棋的人特别多了,我们统计了一下,大概有20多万人。学校开办了就有200多所,从小学幼儿园就开始了,像我们深圳福田区福新小学校长刘跃云就要求全校都学国际象棋,还有家幼儿园连司机都是会下国际象棋的,它还会搞亲子赛,家长也会参加。”看到深圳从棋的“荒地”逐渐变成另一座“棋城”,刘适兰充满了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