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棋类比赛的场景远比专业赛事热闹很多。且不说赛场内选手的人数成百上千场面宏大,就说赛场外等候的家长和教练大军,不仅单纯从人数上与参赛棋手的数量相比只多不少,心理紧张程度观赛者更胜一筹。
“陪吃”、“陪喝”、“陪练”、“陪读”……还有什么是中国家长不能尽心尽意为孩子做的?如此,就带来新的问题——如何做好“陪赛”工作,才能成为小棋手参赛期间最坚强的后盾?“陪赛”已经成为家长自嘲明明以为是休假,却比上班还要累的活计。如何做好“陪赛”工作的话题一点都不好笑,更不轻松。因为,从实际效果来看,绝大多数家长并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才能帮助自家孩子以更好的状态面对比赛,反而不知不觉起到了负面的作用。
以全国性的青少年比赛为例,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当中很多低龄选手还不完全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家长安排好时间陪伴孩子同行参赛是再正常不过的决定。不过,很多家长原本抱着美好的愿望陪伴孩子同行,可以移到赛场就忘记所谓比赛,不论级别高低,都是选手之间实力的较量和比拼,需要参赛棋手全神贯注抛开包袱轻装上阵,将注意力集中在比赛棋局当中。因此,在这样的特殊环境要求下,孩子参加比赛时所需要的状态和生活日程安排与在家或外出度假的要求大不相同。
既然给孩子报名参加比赛,那么比赛过程中期望孩子收获到的首先是体验对抗,面对挑战。当孩子有困惑主动表现出需要家长帮助的时候,家长再适时与孩子分享讨论,才是参赛选手状态中的孩子最为需要的,也是最能够见效的。否则,当家长表现出对比赛结果过度重视、对孩子是否能够适应挑战过度怜惜,对孩子棋局中出现的失误过度批评指责以及对大人自己言行的正确性过度自信的时候,不知不觉间,已经对孩子参赛产生干扰。
同行家长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安排好孩子参赛期间的食宿交通之后,把孩子交给教练的指导和赛场的考验。或者,换句话说,不要过多的关心呵护,不要表现出比孩子本人更多的情绪变化,不要用其它事情影响到孩子专心体验参加一个比赛时应该承受的一切。当然,这里并不是建议家长去当甩手掌柜,对孩子比赛期间的情绪和生活需求不管不问,而是强调不要过度关心,什么都按照家长大人的理解去安排包办。
说来有意思,往往那些看似管的不太多、心态很放松的家长,反而孩子更容易表现优秀取得好成绩。陪伴孩子成长,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的欣赏和信心。
(谢军 2020-9-22)
HI-CHESS国际象棋公众号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